勃拉姆斯 | 第二交响曲——“另一首田园”

2023-07-12 11:57:50来源:个人图书馆-阿里山图书馆

《第二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配器比较简单,没有低音大管,也不用小提琴独奏,在第一、第四两个乐章中加用了三个长号和一个大号。本来勃拉姆斯与李斯特、瓦格纳或理查·斯特劳斯是不一样的,作品中不需要那种色彩缤纷的调色板,勃拉姆斯所关心的主要是突出个别乐器音型的效果。在这部交响曲中,勃拉姆斯加强了在复杂的声部进行中妥善安排的明暗对比,削弱了个别乐器的个性化处理,追求精致的音色组合。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 D大调 3/4拍

传统的奏鸣曲形式。音乐从低音开始,由低音弦乐器柔弱地哼鸣,这只是个背景,旋律进行由四个音组成的动机不断反复而成。随后,法国号和木管乐器在低音背景的基础上先后奏起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很具幻想意味,非常美丽,接近于慢圆舞曲的速度,属于维也纳典雅的舞曲风格。这个主题在奠定整个作品的田园诗特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局限性。由于这个主题素材缺少戏剧性的紧张度,也不具有内在的冲突基础,不适合构筑起庞大的交响曲第一乐章。但是勃拉姆斯在主题发展上作了很大的努力,涉及了多方面的可能性,甚至在旋律发展中包含了乐章开始时低音的背景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勃拉姆斯的大型交响乐第一和第四乐章常常比原来设想的要长,因为通过推敲加工,使形式在各方面都扩张了,这就使得乐章内的空间变大起来,需要人为地使这样大的空间里内容得到丰富。勃拉姆斯就采用了最复杂的对位写作法和最丰富的变奏手法,而他惯用的就是在低音背景的固定进行上配置另一个对位旋律,交响曲的第一主题的处理就从这个对位旋律中去寻找乐思,这样创作出的音乐无疑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第一乐章的思想情绪内容的紧张度,不过缺乏浪漫主义那种新鲜感和灵感的直接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二主题情绪忧郁,充满浪漫主义诗意,填补了第一主题所缺乏的情调内容。这个主题采用大提琴在上和中提琴在下的声部安排,两个旋律线条并行,即和声式旋律。大提琴的热情和中提琴的忧郁结合在一起,具有精致的色彩层次,又产生特别的色彩效果,音乐就像是一段表现吉卜赛双人舞的场面。接着,出现了一段刚勇有力的穿插,不时还传出了狂暴的叫喊,如果说前面的“和声式旋律”具有女性特点的话,那么这段穿插则具有男性的特点。穿插过后,第二主题再次出现,不过,是在长笛的三连音背景上出现的,由于是在大调上,相对前面出现在小调时的情况而言,这时则有一种明朗、和谐的安全感。

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但不是戏剧性的展开,主要旋律在平稳的进行中被大量重复,颇有一种如歌的风采。到了再现部一开始处,第一主题消失了,几经发展,第一主题直至到整个乐章最精彩的一刻才出现,这时已到达尾声阶段,音乐速度已经减缓。尾声是从勃拉姆斯最为喜爱的法国号开始的,它在弦乐器组的衬托下,宛如富有诗意和特别动人的独白,接近于朗诵。最后几个小节几乎是深沉的安宁和寂静,一切又回归到大自然。

第二乐章 慢板 B大调 4/4拍 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充分展示了勃拉姆斯杰出的复调思维才能,音乐表现了沉思、壮美的、严峻的情绪。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大管的对位演奏开始,由于是两种不同乐器——弦乐和木管的结合,融合性究竟比相同乐器结合时差些,但这样一来却加强了两个声部的对比,突出了各自的音乐形象,使总体音乐形象丰富多彩。在这一主题之后,法国号、双簧管和长笛开始了一个由新动机构成的赋格段,也是复调手法,使用的都是木管音色(法国号虽为铜管乐器,但常常作为木管乐器使用),表现的是郁郁不欢的神态。

第二主题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开始,它与前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音乐发展更具动力。第三主题以上下两个不同的声部进行,从而加强了第二乐章紧张的戏剧性激情,使音乐在具有动力的同时也颇具复杂性。第二乐章整个属于柔板,它是勃拉姆斯崇高的哲学抒情诗中最独特的篇章,大量的复调手法突出了哲理性,复调运用中的多个声部同时进行,而这些又是建立在明朗而欢快的基调上。

第三乐章 稍快板 G大调 3/4拍 复三部曲式。

因为其中穿插进两个乐段,因此又有点接近于回旋曲式。该乐章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十分骄媚优雅,那奇特的节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舞蹈的形象,或者说维也纳慢速度的连德勒舞曲或圆舞曲。双簧管清晰地奏出第一主题,背景由大提琴拨弦节奏以及单簧管和大管和声进行。这是一支朴素、典雅而有点伤感的旋律。这个三拍子的第一主题,风格上再现了古老的维也纳魅力。乐章的第一个“中段”是从第一主题发展出来的,但在节拍上改变了,速度骤然加快,即使是音符的时值上也是由原来的四分音符变成了八分音符,还带有跳音。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中段,仍属于第一主题的范围,等到开始一个新的素材的时候,乐章才进入真正的中段,而此时节拍又有所变换了,可以听出它是典型的匈牙利吉卜赛的音调,甚至可从中看到欢呼雀跃的舞蹈场面。在音乐将近结束的时候,第一主题不断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游弋,从而带来了明与暗、乐与悲的色彩。这个乐章,属于一种默默的欢乐,轻微的伤感与激奋的热情相结合,感情十分微妙。

第四乐章 快板 D大调 2/2拍

奏鸣曲式,这也是勃拉姆斯的得意之作,它形象地再现了民间节日欢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一首充满坚毅力量和热情欢乐的终曲。在这个乐章里,勃拉姆斯集古典大师风采为一体,使音乐有海顿那样的活泼而有生机,也有莫扎特那样的温柔而多情善感,还有贝多芬那种刚勇而精力充沛的精神。开始由弦乐器奏出第一主题,力度轻微而具有叙述性。主题具有内在的活力,特别在它以强力度重复出现的时候,巨大的鸣响显示出明朗、光辉的形象,就此奠定了整个乐章的欢乐气氛。从这个主题的音乐中,仿佛可以看到一座堂皇的大厦正在建立。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带有诉说性质,一拍一个四分音符而具有进行曲风格,音乐由较低的位置慢慢向上发展,表现出一种期望可以实现的满足感。具有这样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交响曲时正处于潇洒阶段的缘故。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作为主要展开素材,通过各个层次的对比、切分节奏强调出强有力的和弦、雄健的管乐合奏。音乐在急速中行进,表现出欢乐庆典,使人看到一个巨大的民间游乐场面,一个人山人海的狂欢节日场面。当音乐进行到再现部时,一个静态的田园风光跳入人们的眼帘,音乐的这个插段好像是故意给观众一个呼吸的机会。随着欢呼声再起,乐章进入了再现部,并且在尾声中再次形成了一个新的顶点,到达了欢喜若狂的程度,使全曲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结束,给整部交响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给观众留下了回味无穷的美妙的感受。

推荐录音片段的卡拉扬版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77年录音

说实话,就我而言,勃拉姆斯的第一号到第三号交响曲,听来听去版本最好的还是回归卡拉扬的指挥,能够演奏出最突出的矛盾和最宏大的世界观。这张专辑本身的录音水准也值得收藏,是1977-1978录制的顶尖录音,放在现在依然声线细腻。DG的小双张,每张长达80分钟,性价比ye很高。

关键词:

上一篇:@师生家长,一图了解暑期安全注意事项 | 安全快乐过暑假
下一篇:最后一页